谈诗


谈诗(选自语文随笔)

有时候会想,像诗词这种日常交际中几乎只能“显摆”的东西,究竟有没有去研究的必要,按某人的活讲,这也应是该被丢进历史中去的,充满了尸臭的事物。也确实,不论是从使用场所和表达内
容上来看,诗词,尤其是古诗词,其地位每况愈下。又有谁能记得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呢,又有谁会去在意押韵古音的细节呢?当然,少数那专门以此为生,为业的人除外,在多数情况下,诗词已然淡出了人们的心灵,除了学生应付考试,一旦进入了社会,基本上都会与此分道扬镳了,还颇有得到解脱一般。

也确实,作为古典文化代表的古诗词,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一旦具有“旧”的性质,就被忽视或轻看了,事实如此,难以辩驳,厌诗者总有万般的理由抨击诗之无用,也总有千万理由鄙视那“附庸风雅”的弄诗者,而弄诗者也有着千万理由,打着新诗的旗号,为自己压根不懂平仄押韵与诗词章法打掩护,以此看来,或许古诗词真有“社会性死亡”的风险。

当然,若从实用性角度想,按照古音进行押韵的古诗词在某些时候令人读来颇不畅快,即使有心学诗,看到那平水韵也望而生畏了。亦然,相较起更合用语习惯的现代诗歌,古诗遭受冷落也是理所应当的了,完全不必因此而心生愤而不平。

就好比在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也依然有人坚持用写信这颇具有仪式感的行动来表达对所写对象的重视;在打印机普及时也有人无法割舍在某些重要文件上仍采用手写或打字机的方式;在食品工业如此发达的现在也仍亲手自耕自养,追求更具风味的生活一般。这样子“复古”在保持本身不同外而随波
逐流的同时,亦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令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像时不时用毛笔弄墨,时不时用孔言自明一样,也正是古诗的一字千金,也成就了其所思所想的丰富,生活的情趣不言自明,更多的是对生活有“诗”一般的态度。

诗词绝不是无用的,也不能将其视作显示文人优越感的道具,诗是有感而发的吐露,也是一门值得发扬的传统艺术,里面有哀情离别,儿女情长,有金戈铁马,意气风发;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更有
着那千年流承的文人精神,是为诗的灵魂。

所以,当山穷水复时,不妨以诗代酒;当欣喜若狂时,不妨以诗代纵,以一份诗情,处万事而犹然。

原文写于2021.9.21


Author: DavidYR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o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DavidYR !
  TOC